Sunday, November 15, 2020

“好男不当兵”这一俗语,为何在一千年前就诞生了?

在古代社会,人们要想出人头地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以儒士为代表的参加科举,从而进入仕途;另一个则是学文不成的人们,转而投身于行伍,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并通过军功取得功名,进而封侯拜将。

可是,在社会上又流传有一句“好男不当兵”的俗语,这又极大地影响了立志报效祖国而欲投效军营的一些男子的决心,那么,这句话又是从什么时候,从哪里说出来的呢?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唐末及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现象再现,也害怕“黄袍加身”的现象再度上演,而决心在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幸的是赵匡胤采用了和平的手段,即“杯酒释兵权”来解除了那些高级将领的兵权。

北宋军队的主力,是归朝廷直接指挥统领的禁军。在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整顿军队,就是让赵匡胤统领禁军,而赵匡胤正是依靠这支禁军发动“陈桥兵变”而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

北宋建立初期,又因为北面有强劲的契丹辽朝,西面有西夏强敌,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又无险可守,因而采取了大量养兵的政策,士兵还没有退役制度。

 


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宋军中已经出现老壮强弱不齐,军容不整的现象。宋太宗为增强中央直属军队的战斗力,又从军队中挑选年轻健壮的士兵组成一支精锐之师,把这些人充实到禁军中,剩下的士兵则被分配到地方郡县,称为厢军(即驻守城厢的军队)。

这样,禁军也就是宋朝的中央军和正规军,也被时人称为“上军”,除了一部分驻守在北方以防备契丹辽朝南下侵扰,剩下的禁军基本都驻守在京师汴京及附近地区。


宋朝时的边防及战斗主要靠的就是禁军,因此,禁军的俸禄、待遇也远远高于厢军。禁军的士兵在驻防的地方都可以携带家属,并给家属分配营房。

而留在地方上的厢军,也不再进行军事训练,逐渐变成没有作战能力的军人,他们驻守在各地,在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的同时,主要是做各种杂役,基本上没有尊严,“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就这样从宋代开始诞生。

另外,宋代对罪犯实施“充军”刑罚,这些罪犯都被充实到了厢军里,这就更使得厢军在人们眼中的地位是低下的。

 


每遇到灾荒之年,宋朝还招募大量的饥民入伍,以为这样做既可以扩大兵员,又削弱了农民的反抗力量。实际上,这样做使脱离农业生产的雇佣兵越来越多,反而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这些饥民中身强力壮的被选入到禁军中,老弱的则被编入厢军。

总之,在当时,厢军是人们眼中地位地下的士兵,由于厢军没有战斗力,不可能出去打仗,这样又没有可能因军功而得到晋升,人生基本没什么希望,所以,“好男不当兵”这一说法就此诞生并被留传了下来。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常识》

来源:搜狐教育 【史家之韵】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