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4, 2021

念心理学系(Psychology)之前必须知道的事情。

 

 



============================================================

精神科医师(PSYCHIATRIST)与临床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的分别


因为心理科学主要发展自西方国家,所以这里还是以英文字眼来作为解释的开始,也就是 PSYCHIATRIST(心理医生)和CLINICAL PSYCHOLOGIST(心理治疗师)这两个主要名词。
我们从百度字典来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Psychiatrist = 精神科医师
Psychologist = 心理学家
Clinical Psychologist = 临床心理学家,临床心理治疗师


PSYCHIATRIST(精神科医生)


PSYCHIATRIST在中文里有几个译名,主要的是精神科医生。

要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一个人必须先完成5到6年的医学学士课程(Degree in Medicine), 毕业成为医生后必须为政府服务四年,然后才能申请修读心理医学硕士 (Master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心理医学硕士是四年的专科课程,毕业后就能成为正式的精神科医生。

因为医生必须修习药物学(Pharmacology),所以精神科医生可以开药物给病人服用。





PSYCHOLOGIST(心理治疗师)


CLINICAL PSYCHOLOGIST 在中文里的译名有心理治疗师。

他们必须先念完大学心理科系(Degree in Psychology)大概是3到4年, 因为心理学士课程是不包括精神病理学,所以毕业生没有治疗心理病症这方面的知识。心理系毕业生 必须修读心理学硕士课程(Master in Clinical Psychology)才能成为临床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

只有拥有Clinical Psychologist 学位才能治疗心理病症病人。因为心理科系没有包括药物学 (Pharmacology),所以心理治疗师不能开药给病人服用。但两者都能给予心理治疗 (Psychotherapy)。

(摘自 https://www.psychiatry.com.my



================================================================





专才供不应求‧大马精神、心理医疗领域受考验


(摘自星洲日报
卫生部辖下公共卫生机构(IKU)于今年6月发布的《2015年国家健康和罹病率调查报告》,揭露了成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即从1996年的10.7%上升到2015年的29.2%

卫生部辖下公共卫生机构(IKU)于今年6月发布的《2015年国家健康和罹病率调查报告》,揭露了成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即从1996年的10.7%上升到2015年的29.2%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苏巴马廉日前向媒体指出,大马成人心理健康问题患病率高达近30%。这项研究数据不仅令政府感到难以置信,也对民众抛下震撼弹,这表示我国每10人中,就有3人面对精神健康问题。



马来西亚的医疗服务在国际间小有名气,政府也透过向国际推销“医疗旅游”的医疗配套,吸引各国人士前来大马求医。然而,在精神、心理医疗上,我国却面对严重缺乏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的窘境。这是令人担心的情况,卫生部长也对此提出呼吁心理学学士,进修硕士学位以便能成为临床心理学家。

然而,在我国面对严峻的心理疾病人数攀升的问题时,国人经常分辨不清,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学专家的专业领域,导致面对精神问题的患者或其家人,陷入混乱不晓得该想谁求助。而这是否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导致进修这两项专业的人数,一直以来都不见明显增加?

苏巴马廉表示,我国共有48家政府医院提供精神疾病服务,另外我国还有4家精神病院和20所社区心理健康中心。




“我国的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医生严重不足,目前政府医院只有190名精神科医生(私人医院则有170名)、13名临床心理学家及188名辅导员。”

精神、心理疾病专才的供不应求问题,已到了严重失衡的地步,目前我国精神科医生和人口比例是每10万人对1名医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下,每1万人口对1名精神科医生的标准。

“临床心理治疗师”与“精神科医生”的名称混淆

严格而言,“心理医生”或“临床心理医生”都是错误的称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他们是在心理学领域中,专研临床心理学的“临床心理学家”或称“临床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因此并不存在“心理医生”的说法。

拉曼大学心理与辅导系助理教授陈子圣博士说:“合格的临床心理学家都至少拥有硕士学位,这是马来西亚的情况,而其实在心理学上更具权威的美国,则要求需具有博士学位,因为美国的临床心理学是硕博连读的。”

而博士的英文缩写为 “Dr” 与医生的 “Dr” 相同,因此经常引起误解,将拥有博士学位的“临床心理学家”解读成“临床心理医生”。


“也有可能大众是因为港剧中经常会用‘心理医生’的词汇,导致大家产生了刻板印象。另外也有些人倾向将精神科医生,说成心理医生,大家似乎觉得看精神科医生是很严重的事,而‘心理医生’听起来则感觉‘形象’较温和些。”

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则是其中一项医学专科,在修读精神科之前,申请者必须先在医学院考获医学士资格。精神科医生一般在医院或私人诊所服务,负责治疗精神、情绪及行为的病症,治理病人时会以脑部电子扫描、药物等方式。




两个领域紧密合作

此外,精神科医生也会运用心理学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这方面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有重叠的部份,或许这也是导致大家混淆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学家的原因之一。然而其实精神科医生与临床心理学家所处理的问题类型并不一样,不过精神科医生与临床心理学家经常在治疗心理疾病上紧密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至于心理学家则是在大学考获心理学学士后,专攻心理学的硕博毕业生。而负责接触病人,处理个案的则是临床心理学家,是应用心理学的其中一个分支。在治疗病人时,临床心理治疗师不能使用药物,而主要采用心理治疗或“谈话治疗”的方式,其专业范围包括治疗抑郁症、恐慌症、情绪及家庭问题等。

制度上欠缺资格审核
让投机分子招摇撞骗

根据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学协会所提供的资料,该协会的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共有140人。基于我国尚未立法对临床心理学家的资格进行官方资格审核,因此目前临床心理学协会扮演着,国内临床心理学家的“资格把关者”,只有符合资格的,才能申请加入该协会成为会员。



换言之,目前我国合格的临床心理学家只有140人,而这140名临床心理学家,其中30人在政府医院和公立大学服务。

陈子圣说:“马来西亚还没有心理学法令,目前仍在草拟阶段。因此坊间有很多投机分子,可能上了一些催眠课程或心理学课程,就标榜自己是心理治疗师,或心理治疗提供者(provider)对寻求心理援助的人士招摇撞骗。”

不专业或加剧寻求援助者问题

他说,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这些江湖郎中为了牟利,在不具专业资格的情况下,误导寻求治疗的人士,极可能加剧寻求援助者的心理问题。

陈子圣促请民众若寻求心理学的专业援助,可透过三个方式事先查证其专业资格。除了向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学协会查证,还可以主动要求了解“治疗师”的学术专业背景;另外,若对方是在国内某大学或医院任职,那也证明他的专业资格是经过大学或医院的过滤和把关。




有关单位已经发现,制度上欠缺对执业临床心理学家或治疗师的正统把关,目前已在积极草拟法案,因此现阶段民众只能透过以上方式查证,以避免受骗。

陈子圣说:“即便是其他领域的心理学家也不可以自居是‘临床心理学家’跨界向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因为所受的训练完全不一样。更何况是上了一些课程,就自诩是治疗师投机分子。”

精神科专科
国内仅5公立大学提供培训

马来西亚精神科医生协会主席兼马大心理医学系教授诺珠莱达向星洲日报透露,目前国内只有5所公立大学,即马大、国大、理大、博大和玛拉工艺大学,提供精神科专科的培训。





精神科专科的课程为4年,总和4个年级目前正受训医生共有220人。意即未来几年每年将有10至15名精神科专科医生投入服务。

“申请专研精神科专科的医生并不多,每年估计约只有10%从医学院毕业的医生,有兴趣成为精神科专科医生,虽然近几年的申请率已有逐渐增加的现象,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碍于师资问题,无法增加收生名额,而导致收生人数无法获得明显提升。”

按照卫生部的数据,目前全马只有360名精神科医生,少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10倍,因此若以未来几年每年只有十多名精神科医生投入服务的情况而言,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标准,相距甚远。

诺珠莱达:申请专研精神科专科的医生并不多,每年估计约只有10%从医学院毕业的医生,有兴趣成为精神科专科医生。



透过与辅导员倾谈
作为寻求治疗的第一步

诺珠莱达和陈子圣都表示,若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面对精神或情绪问题,应该先去见辅导员,辅导员会针对其情况,引导受精神困扰者解决问题,抑或进行衡量,建议患者寻求进一步的心理或精神科援助。

陈子圣说:“就好像我们一般生病,就会先去见诊所的普通医生(GP)一样,大家可以先透过与辅导员倾谈,作为寻求治疗的第一步,受注册、合格的辅导员会针对寻求援助者的个别情况,做出判断,若情况超出辅导能解决的范围,辅导员将会转介给临床心理师,或精神科医生,以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程序。”

“处于感觉压力、吃不下饭的阶段时,是辅导员可以处理的阶段,若压力过度已转变成严重忧郁,无法处理日常生活,就会转介给临床心理师,其实每个精神障碍,都可能由生理或心理问题所导致,生理导致的原因包括,荷尔蒙、神经出现问题等,,临床心理师就会对其进行评估,若评估结果发现太严重,如有自杀倾向,失控……就会再转介到精神科医生。”

诺珠莱达也提醒说,虽然先见辅导员是一般上对情绪面对困扰者的建议,但若发现其情况严重,已经不是能透过疏导、开解等方式可以解决的问题时,就应该直接寻求精神科医生的援助。




根据大马辅导局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受承认的辅导员有6765人,但这些拥有辅导专业资格的辅导员,并不一定在辅导领域内服务,而真正拥有资格,又活跃于辅导领域的辅导员数据则无从估计。






=========================================================

 临床心理治疗师 

(摘自星洲日报2007-09-21

念完3年心理学就可以当心理治疗师? 


非也,充其量只是心理学毕业生而已,
只有硕士及以上资格者才可当心理治疗师!

心理、辅导相关课程
大专心理学辅导
马大
国大
博大
沙大
砂大
北大
登大
精英
双威
思特雅
新纪元

心理治疗师志愿方向图
大学先修班→ 心理学学士学位/辅导学士学位(视大专而不同,有的要求有实务经验)
→ 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心理治疗师(临床心理师、辅导心理师、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等)




●临床心理治疗师必备条件:
1. 对心理治疗有浓厚兴趣。
2. 要抱助人的心态,一心想赚钱是走不远的。
3. 要能够无条件接受人,不容有偏见。一旦有偏差出现,不可接手有关案子。

●解惑Q&A:

1.临床心理师、辅导员与精神科医生的分别
精神科医生是有医学资格,完成5年医学士后再进修的专科。与临床心理师所接触的病人情况一样,精神科医生见病人的时间比较短,只根据病人的情绪控制需要来配药,针对药物对病人所产生的效果作评估,临床心理师通常见病人的时间长达1小时。临床心理治疗师具有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情绪病症如:躁郁症、忧郁症、强迫症等患者。

至于辅导员,则处理比较轻微及非精神问题的个案,尤其是着重行为及情绪方面的辅导。心理治疗师可以做深层的心理评估测验,而这也是辅导心理师与辅导员的分别。




2.临床心理师会不会把压力带回家? 

临床心理师必须常和其他同业专家进行讨论,把一些案子拿出来讨论舒解压力,要不然会像洗机衣一样,洗很多衣服,衣服干净了,洗衣机却肮脏了。

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许佩媚曾立志当医生,直到中三那年,父亲患上癌症,
送到新加坡医院就医,必须经过难熬的医疗过程,
全家人的意志力跌至谷底。
她与家人接受临床心理师的心理辅导后如释重负。
心理治疗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建设,
让他们在父亲于数年后去世后,他们依然可以坚强面对。
这就是许佩媚立志当临床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的诱因!

入学管道/资格
许佩媚以A水平成绩进入澳洲梅铎大学念心理学士学位。变态心理学、人类思为与行为等科目都是她想主修的学科,但到了大学三年级,她才发现,原来心理学学士课程只是让修读者了解人的思想理论,但她所要的,却是可以帮助当事人面对心理困扰和生活难题,其实“临床心理学”才是她应该修读的。

根据澳洲的教育制度,心理学学士生必须多修1年以临床为主的学士课程,再进修临床硕士学位才可以成为临床心理师。许佩媚决定多修1年。这与三年制心理学的最大分别是前者须进行长达8个月的实践课。3年的心理学课程通常以理论为主,一些国家包括大马的心理学系亦是如此。



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有很多种,如临床心理师、辅导心理师、发展心理学家等等。
严格来说,心理学学士学位毕业者,并不足于当心理治疗师,不能提供心理治疗,只有特定专业的硕士学位才能称之为心理治疗师。大马尚未有心理学专业团体管制,因此会存在学士资格者被称为心理治疗师的情况。

硕士学位资格者就业机会比较多
毕业回国约两年后,许佩媚到国大继续读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并曾在国大医院和吉隆坡中央医院实习。她正式上班是在精英大学学院,担任讲师和心理治疗师。
以心理学学士资格来说,就业机会并不多,他们可以在医院、非政府机构、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调查单位,并在临床心理师的监督下处理调查测验的行政工作及表面的观察研究工作,但不能进行分析和治疗。

至于硕士学位资格者就业机会比较好,因为大马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仍很大。他们的工作地点有医院、非政府机构、大专和自由开业。



自由开业的心理治疗服务收费蛮高,一般个人心理治疗一小时收费约200令吉,而政府机构收费才5令吉。许佩媚选择进入政府机构,因为认为一般民众负担不起,倒不如在公共服务,可以帮助各种不同需要的求助者,达成理想。

入行前后
许佩媚觉得入行前后落差不大。就算棘手的案子,如当事人会问她“你有听到声音吗?”、“你有看到你的眼珠颜色在变吗?”或者一坐在椅子上就全身摇晃等实例,她都已经在实习时学过应对方法,会耐心地协助当事人找出问题源头。

7日最高点击率博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