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战乱不休。在三国时代,群雄逐鹿,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现自身才能的绝好时代,但不幸的是当时的汉室皇亲,他们不得不面对地方豪强的威胁,甚至要看他们的脸色形势。就像是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一样。因为董卓之乱,刘协被董卓扶上了帝位。后来董卓身死,汉献帝刘协和大臣们也随之流离失所,饱经战乱,直到曹操将汉献帝迎到了许都。
曹操迎接汉献帝,可能有一部分当时的曹操还是忠于汉室的原因,更多的是曹操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此来让自己占据政治优势。汉献帝虽然在许都衣食无忧,但是每天都在担忧着曹操会像董卓一样,行废立之事,甚至于篡汉自立。但是曹操尽管独断朝政,擅杀大臣,后来还被封魏王,加九锡。但是曹操却始终没有废掉汉献帝,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五个,首先就是不想便宜了孙权和刘备。
第一,曹操称帝和孙权与刘备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后期的三国其实只剩下了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股势力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称帝的。无论是独断朝政的曹操,还是雄踞江东的孙权,亦或是自称汉室宗亲,占据益州的刘备。但是孙权和刘备的野心却都不小,都不愿意只做个汉朝的臣子,而刘备和孙权没有称帝的原因无外乎就是顾虑还活着的汉献帝,因为刘备和孙权一旦称帝,他们就成了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曹操称帝了,那么刘备和孙权称帝也就没有障碍了,也不用担心承担骂名。我们从曹丕称帝之后,刘备和孙权就接连称帝就能看出这一点。
第二,曹操虽然在后世的名声不好,但是曹操却无愧于一个英雄人物的称号,曹操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曹操早年的时候是一个忠于汉室的大臣,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后来曹操也说了,自己只想做个征西将军,绝对是没有称帝的想法的。如果曹操称帝,那么曹操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曹操也是要面子的人。
第三,条件不成熟。汉室毕竟是经历了数百年,受汉室恩惠的人很多。尽管是乱世中汉室的威信已经降到最低了,仍然还是有很多人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比如说蜀国的诸葛亮,曹操集团的荀彧,孔融,崔琰等人,如果曹操想要称帝,必然是要面对内外很多的阻力。
第四,曹操的年纪大了。当时的曹操已经六十多岁了,以汉朝的医疗条件和人均寿命来看,曹操就算一年之后就去世了,人们也不会感到奇怪。所以曹操也不愿意晚节不保,去贪图那个虚名。当时的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实际上曹操的权力远比皇帝大得多。皇帝享受的待遇,曹操也是一样不少。所以曹操说过,如果天意真的要让我曹家做皇帝,那我宁愿做个周文王。意思就是说周天下三分有其二,但周文王仍然尊敬商王室,但是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最后一点,也就是第五点,那就是皇帝还有用。虽然人们都知道曹操绝不是汉室的忠臣,只是一个挟持汉室自重的汉贼。但无论是孙权和刘备,都不得不承认汉献帝所在的许都才是中央。所以只要汉献帝还在,曹操和刘备孙权的关系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算曹操的命令,刘备和孙权都当做耳旁风,但是在道义上,曹操就已经占据了优势。
其实曹操和帝位只是差了一个名头而已,曹操真的没必要为了一个虚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中。但是说曹操是个忠臣,没有篡汉自立的想法也是骗人的。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历经了千辛万苦才达到那样的高度。说曹操对皇位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曹操需要面对的问题比较多,所以曹操才没有那么做。至于人们所说的曹操为什么不还政于汉献帝,那就更是一个笑话了。就算曹操肯那么做,曹操手下的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来源:https://k.sina.cn/article_2085076237_7c47bd0d00100f4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