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以地方上华文小学、中学教师和校长为会员组成的州、区或县级华校教师公会,最早在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成立,最初仅是联络同道感情,谋求同人福利的联谊性组织。
1951年初,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巴恩报告书》建议以英文和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学校来取代华校和淡米尔学校。在此华教存亡的关键时刻,各地华校教师遂团结起来寻求对策,并因而促成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的成立,掀起了捍卫华教运动,奠定了华文学校今天继续存在的基础。
教总的基本信念是人皆生而平等,而作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之一的华裔公民是建国功臣之一,其权利与义务更应该一律平等;唯有平等共存才能团结共荣。在语文教育问题方面,教总认为:母语是最自然、直接、有效的教学媒介;接受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华文教育必须纳入国家教育主流。
教总是一个由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区华校教师公会及州级华校教师会联合会组成的联合体,目前共有44个属会成员。 目前,各地区华校教师公会依其各自的章程招收会员,因此其对象也出现一些差异,不过,基本上以来自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的教员为主,有者则包括国民型中学或幼儿园的教员。华校教师公会是民间团体,是公共利益组织,在社团法令之下注册。各地教师公会活跃程度各异。除了联谊外,也举办学生学术性活动和推动教师培训工作,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总的历史是一部反对歧视与压迫、争取人权与民主的斗争史,数十年来,未渝此志:
除了以上各个年代的主要大事,事实上,在单元化国家教育政策主导下,华小也长期面对许多问题,例如华裔人口密集区华小不足,造成学生严重爆满,但却很难获得政府批准兴建新的华小;师资严重短缺,影响学生的学习;政府拨款不足,校方被迫自行筹款等等问题,并导致华社为了解决种种华小问题而疲于奔命。
为了向政府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教总除了常年进行资料收集的工作,也不时针对各项华小的课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包括华小师资问题、教学问题、建校和迁校问题、拨款问题等等,全面掌握最新的资讯和统计数据,以作为争取华教权益的重要依据。其中,在华小师资问题上,教总做出许多努力,除了向教育部施压和进行监督,也积极鼓励及协助更多华裔子弟投身华小教师行列,以实际行动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并取得了正面的成效。
2. 三大机构
为了反对《1952年教育法令》,当时联合邦各州华校董事联合会、华校教师联合会总会及马华公会于1952年11月9日及10日假雪州中华大会堂召开会议,商讨共同向政府争取华文教育公平合理的权益与地位。
1953年4月19日及20日,三机构假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成立“马华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简称三大机构),并确立其章程。它有7大项宗旨:
(1) 研究、决定及推动本委会有关联合邦华文教育政策,而不涉及其他政治问题。
(2) 联络董教双方以促进联合邦各华校及华文教育之发展。
(3) 探讨及举办联合邦各华校兴革事宜。
(4) 促进联合邦华校董教及其他有关各方面之联系。
(5) 协助或代表联合邦各华校与政府商讨有关华文教育之一切事宜。
(6) 争取华文教育在本邦教育体系中之平等地位。
(7) 协助解决联合邦华校经济上之困难。
《1961年教育法令》公布后,马华领袖鼓吹华文中学接受改制,1968年马华反对创办独立大学并成立拉曼学院与之抗衡。1975年针对马哈迪内阁教育报告书,董教总与马华公会于1974年和1975年个别提呈备忘录。董教总指责马华提呈的备忘录竟然接受《拉萨报告书》的“最终目标”使华小变质。
马华公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向巫统主导的单元教育政策妥协,因此与董教总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造成董总主席林晃昇不得已宣布与马华划清界线。最后,三机构乃至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就此寿终正寝。
3.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是由各州董联会所组成。各校董事会为了凝聚力量,共同捍卫华校的生存与发展,首先成立了各州董联会随后成立全国总会即董总。而各州董联会又以华文独中、华小,部分的改制国中董事会成为会员。而各地的董事会成员一般包括学校赞助人、产业受托人、校友、家长以及地方上热心华教人士。华小董事会可说是华校的保姆,没有华校董事会就没有今天的华校。每当华校被政府不合理对待时,董事会就在董总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抗衡不合理的措施。在漫长的风雨岁月里,董总始终扮演抗衡压迫以及艰苦建设者的角色,如今更发展为华文教育的专业组织。
英国殖民地当局在1951年推出《巴恩报告书》,主张以“国民学校”(英文学校和马来文学校)取代“方言学校”(华小、淡小),接着在华社强烈反对下在,立法议会通过《1952年教育法令》。殖民地政府于1954年又推出67号《教育白皮书》,规定在各方言学校设立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国民班”,美其名曰“把国民教育精神引入方言学校”,其实企图变质华校、消灭华校,董总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1954年8月22日,各州华校董事联合会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代表大会,成立董总。目前董总共有13个属会成员,即玻璃市、吉打、槟威、霹雳、雪隆、森美兰、马六甲、柔佛、彭亨、吉兰丹、登嘉楼、沙巴及砂拉越。
4. 独立大学(非营利)有限公司
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独大有限公司”)成立于 1969年5月8日。它的主要目的乃是要在我国创立一所民办的中文大学,以完成华文教育由小学至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为国家、社会及民族培养更多人才。
独大有限公司获准注册后,即开始筹办独立大学。不幸在当年 5月13日,国家发生动乱,在紧急状态下,创校的筹备工作全部暂时停顿。《1971年大专教育法令》通过,规定一所大学成立,须先获得最高元首恩准,再经国会通过,方可进行组织。这等于完全拒绝独立大学的创办。
1977年,独大有限公司发动全国华团签名盖章向最高元首请愿,要求恩准创办独立大学,然而不获恩准。独大有限公司只好通过法律行动,向高等法庭申诉。1982年,独大有限公司高庭败诉,联邦法院再以四比一的比数判决独大不能成立。独立大学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小编:图片摘自网络 |
小编:图片摘自网络 |
尔后,为了贯彻创办独立大学精神,独大有限公司属下高等教育升学辅导处联合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辅导局,至今继续不断为华校学生开拓升学管道,为民族教育继续做出贡献。
5. 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
1989年,加影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将8.5英亩华侨山岗地段献给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作为建立华文高等教育中心用途。较后,董教总教育中心概念被提出并逐步落实。鉴于为了要开拓和发展我国的华文高等教育,以建立一个由小学、中学而至大学的完整母语教育体系。于是,董总、教总和独立大学有限公司联合推动,于1994年3月14日正式成立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永久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而公司的事务则交由不超过21名董事所组成的董事部处理。董事部的成员包括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和独立大学有限公司所委任的5名代表,以及由会员大会中选出的6名代表。
元学院业务外,还设有各类工作单位:(一)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秘书处;(二)拿督周瑞标教育基金;(三)中国高等教育展;(四)高级学位课程;(五)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文的工作及(六)国际母语日庆典。
6. 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中学运动工作委员会
《1961年教育法令》的实施,华文中学面对改制风暴。当时大多数华文中学接受改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到了70年代再改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则成为独立中学,保持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经历改制风暴后,华文独中办学陷入低潮。由于完全没有政府的津贴,这些独中陷入经费短缺的困境,学生人数骤减,其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在70年代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中复兴运动。这场运动的火焰首先在霹雳州点燃,而后获得全国各地热烈响应。
1973年12月16日,董教总在校友会等华教团体支持下召开的“全国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是董总历史上的主要里程碑。该大会通过成立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中学运动工作委员会(简称“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其成立宗旨为:(一)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维护全国华文独中的生存与教育发展;(三)贯彻《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的独中办学方针与使命和(四)筹募及管理全国华文独中发展基金。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发展工委会是委托董总管理的一个华文独中策划工作委员会,其委员包括董总、教总及其他华教工作者。
为了贯彻《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的“四项使命”与“六大方针”,独中工委会设立行政部与相关工作委员会,开展课本编纂、举办考试、独中师资培训、技职教育、学生活动、升学辅导、出版业务、资讯收集、基金筹募、奖贷学金等业务。
7. 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小学工作委员会
华文小学是我国华文教育的根,是完善母语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第一环节,没有了华小,华文教
育必将没落:要维护母语教育,有效地应用、教导及学习母语,就要华小永不变质。华文小学虽然已于1957年纳入国家教育主流,成为国家教育体制的一环,但由于政府致力于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各种不利华小生存与发展的法令、条文以及各项行政偏差,层出不穷。长期以来,华小面对着增建困难、拨款欠公、师资不足、设备不全等重大难题,从独立建国至今都没获得妥善解决。
要确保华小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固然须要抗拒不民主施政的长远影响,另一方面也须强调主
观上自救自强的努力。直接与华小有密切关系的各地华小董事会、家教协会以及各区华小工委会,自是任重道远,但是要有效地应付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却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居中运筹帷幄以及扮演凝合剂的角色。它不单可起着带头作用,对影响华小的重要措施及时作出反应,并可有效的联络各方,掌握全面资料以了解问题实质,组织人手以推动实质性的建设工作。
于是,董总与教总于1994年11月27日正式宣布成立“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小学工作委员会”(简称“董教总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进行全面及系统地收集华小资料,了解问题的实况;对影响华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和措施,迅速作出反应,据理力争;并通过凝聚各华小三机构(董事会、家长及教师协会、校友会)的力量,推动各项具体发展与建设工作。董教总全国发展华小工委会则是委托教总管理的一个华小策划工作委员会,其委员包括董总、教总及其他华教工作者。其宗旨有三:(一)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维护与发展全国华文小学;(三)争取母语教育平等。
8. 林连玉基金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伟人、公民社会先行者林连玉之名设立的林连玉基金,是一个立足于文化教育领域的公民社会团体,其宗旨为:
(1) 纪念林连玉先生,发扬林连玉精神;
(2) 推动母语教育,弘扬民族文化;
(3) 筑构交流合作平台,增进族群了解互信;
(4) 整合学术文化资源,探索社会发展方向;
(5) 广结各方志士,建设公民社会。
林连玉先生逝世十天后,即1985年12月28日,林连玉基金委员会宣告成立。参与创办的团体,包括教总、董总、各州华人大会堂等十五个华团。原本以“LIM LIAN GEOK FUND”申请注册不果,后改以“LLG”简称及非营利有限公司,即“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申请,直到1995年方获准成立。中文名字则沿用“林连玉基金”。
林连玉基金成立后,历任主席为:沈慕羽(1985-1995)、陆庭谕(1996-2008)、邹寿汉(2008-2009)、杜乾焕(2009-2014)以及吴建成(2014.06上任)。
林连玉基金历年来展开的系列活动,包括:
(1) 举办华教节系列活动,如林连玉公祭、林连玉精神奖、林连玉讲座、华教之旅;
(2) 整理并出版林连玉遗著,资助并推动林连玉研究以及与马来西亚华教历史相关的论述,协助提升本地学术研究风气;
(3) 举办各种文教活动,发展母语教育、弘扬民族文化;
(4) 参与跨族群社会改革活动,与其他公民组织携手推进民主、人权与多元文化主义。
8.1 华教节
“华教节”是华文教育节的简称。以林连玉先生的忌辰订为华教节,其意义在于:(一)纪念林
连玉先生对华文教育的贡献;(二)宣扬林连玉先生的主张,贯彻他的理想,使后辈对他的功绩和想法有所了解、有所启发,得以踏着他的足迹前进,并且超越他,使到他的精神不仅获得延续,还能进一步发扬光大。
每年举办的主要活动有:(一)在吉隆坡福建义山林连玉墓园举行公祭仪式;(二)举行“林
连玉精神奖”颁奖礼;(三)举办“林连玉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演讲。
8.2 林连玉精神
(1) 就国家及人民关系的角度来说,就是主张国家独立、民族平等、人民团结友爱、互相忍让、互相帮助、共存共荣共同建设祖国的思想;
(2) 从民族权益特别是民族语文教育合理地位的维护与争取的角度来说,就是敢于斗争与牺牲,不屈不饶、义无反顾,而且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
(3) 从民族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计名利、敬业乐业,全力以赴,“甘为孺子牛”,以至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4) 从组织思想、工作作风的角度来说,就是那种依靠集体、善用人才、注重组织、群策群力、自力更生、积极建设的做法;
(5) 从个人生活修养的角度来说,就是那种不注重外表,可是非常致力求知充实自己,不过却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维护正义、树立风标”,并且如此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态度。
8.3 “林连玉精神奖”
1988年,林连玉基金设立了“林连玉精神奖”,每年于华教节颁发给对华文教育建设有功劳的组织及个人,以唤起华社对维护华文教育、发扬中华文化的关注和参与,同时赞颂与嘉勉体现林连玉精神、与华教同甘苦共患难的华教工作者,培养接班人。
林连玉先生遭褫夺公民权已有半个世纪,但华文教育仍未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局势的演变,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华文教育运动作为母语教育运动的一环,必须与其他族群母语教育运动相结合,共同为各族群的母语教育权益而奋斗。
林连玉精神奖顺应时代的发展,其遴选准则也进一步明确化,从最初阶段较为笼统的“嘉勉对华文教育有贡献者”,到后来受奖范畴具体划分为终身成就、社会抗争、社区服务、学术贡献及文化建设。
2012年,林连玉精神奖进入第25届,受奖范畴增设弱势族群,开放予“对马来西亚族群文化或母语教育的保存、捍卫与发展有显著贡献,其努力有助于实现‘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理念者”。精神奖嘉勉对象首次扩大至跨族群,这是历史性的分水岭。
自1988年创立以来,截至2016年为止,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已多达90个单位/个人,包括27个团体及63位个人。林连玉基金欢迎全国各族文教团体及学校董家教等机构提名对各族群母语和文化有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作为年度林连玉精神奖候选人。
9. 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校友联总)
70年代,全国各地的华校校友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团结,以为华教做出更多贡献,分别 集合各州的华校校友会,组成各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简称“州校友联”。已经成立州校友联的州属 是马六甲、柔佛、霹雳、槟城、雪隆、森美兰、沙巴、吉打及彭亨。
各州校友联的全名、简称及成立日期如下:
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简称“校友联总”,成立于1994年5月23日。沙巴独中校友联因自1999年没有呈交年报而在2006年被社团注册局吊消注册。2011年6月17日,沙巴独中校友联重新注册并加入校友联总,其全名是“沙巴华文独中校友会联合会”。
至2015年3月为止,校友联总的会员属会之全名、简称及成立日期如下:
校友联总成立宗旨是:
(一)辅助及督导各州联合会会务活动之发展;
(二)联系及促进各州联合会的情谊;
(三)加强及巩固各州联合会的团结与合作;
(四)维护华文教育及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
(五)提高我国公民的时事意识及爱国精神;
(六)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和谐与谅解;(七)维护宪法及保障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
9.1 全国征文比赛
1996年起,主办全国征文比赛,以一个即时的社会课题为主题,历届采用过的主题如下:
(1) 第1届(1996年):尊师重道;
(2) 第2届(1997年):现代青少年应有的抱负;
(3) 第3届(1998年):爱国论;
(4) 第4届(1999年):华校生迈入廿一世纪的使命;
(5) 第5届(2000年):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纪律;
(6) 第6届(2001年):传承中华文化,必须掌握华语华文;
(7) 第7届(2002年):社会演进中的亲子关系;
(8) 第8届(2003年):提升华裔年轻一代的素质,迎接挑战;
(9) 第9届(2004年):公开组及高中组:治安、司法、公民意识 初中组:给我一个奉公守法的社会 ;
(10) 第10届(2005年): 公开组:林连玉与华教 高中组及初中组:华文教育和我;
(11) 第11届(2006年):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12) 第12届(2007年): 爱地球,谈环保;
(13) 第13届(2008年): 公开组:政治新气象,大马新希望 高中组及初中组:谈时下青少年思想层面的转变
(14) 第14届(2009年):公开组:如何应付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挑战 高中组及初中组:如何调整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学习和知识结构
(15) 第15届(2010年):一个马来西亚
(16) 第16届(2011年):公开组:国家转型计划高中组及初中组:华裔学子应重视选修及选考华文科
(17) 第17届(2012年):公开组:母语教育在我国的前景 高中组及初中组:教育为立国之本
(18) 第18届(2013年):公开组:母语教育与国民团结 高中组:华社如何提升技职教育的重视 初中组:如何正途应用网络
(19) 第19届(2014年):公开组:教育大蓝图对母语教育的影响 高中组:反贪教育之我见 初中组:如何善用资讯工艺以加强阅读兴趣
(20) 第20届(2015年):公开组:宗教政治化对我国种族和谐的影响 高中组:落实我国多元教育特色之我见 初中组: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1) 第21届(2016年):
公开组主题:华裔家长应该鼓励子女选修及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中文科
高中组主题:华裔学生应该选修及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中文科
初中组主题:华裔学生应该选修及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中文科
9.2 全国华文独中华、国、英三语演讲比赛
这项比赛,第一届是于1979年由居銮中华校友会主办。近年来,多由各州校友联主办,
校友联总近10多年来负责协调工作。届次、年份及主办单位如下:
第10届(1988年):雪隆
第14届(1992年):霹雳
第16届(1994年):雪隆
第18届(1996年):马六甲
第19届(1997年):森美兰
第20届(1998年):雪隆
第21届(1999年):雪隆与坤成校友会第22届(2000年):沙巴
第23届(2001年):槟州
第24届(2002年):霹雳
第25届(2003年):柔佛
第26届(2004年):马六甲
第27届(2005年):雪隆
第28届(2006年):森美兰
第29届(2007年):沙巴
第30届(2008年):槟州
第31届(2009年):霹雳
第32届(2010年):吉打
第33届(2011年):柔佛
第34届(2012年) : 马六甲华校校友会联合会
第35届( 2013 年 ) :森美兰华校校友会联合会
第36届( 2014 年 ) : 沙巴华文独中校友会联合会主办 沙巴斗湖巴華中學协办
第37届( 2015 年 ) :霹雳华校校友会联合会
第38届( 2016 年 ) : 吉打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主办 双溪大年新民独中与新民校友会协办
9.3 各州华教常识比赛
2003年开始主办,各州校友联承办。
第1届(2003年) :21-9-2003举行
第2届(2004年) :15-8-2004举行
第3届(2005年) :14-8-2005举行
第4届(2006年) :17-6-2006举行
第5届(2007年) :16-6-2007举行
第6届(2008年) :5-7-2008举行
第7届(2009年) :4-7-2009举行
第8届(2010年) :17-7-2010举行
第9届(2011年) :6-8-2011举行
第10届(2012年) :07-07-2011举行
第11届(2013年) :15-06-2013举行
第12届(2014年) :17-05-2014举行
第13届(2015年) :09-05-2015举行
第14届(2016年) :14-05-2016举行
9.4 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交流
与沟通能力,校友联总自2012年开始承办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
“2012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福建省冬令营 –我和三明有个约会(2012年12月5日-17日)
“2013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福建省冬令营 –我和福建有个约会(2013年12月7日-19日)
“2014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福建省冬令营 –走进清新福建,走进清新三明(2014年12月6日-15日)
“2014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广东省冬令营 –岭南文化体验营(2014年12月6日-15日)
“2015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广东韶关冬令营 –岭南文化体验营(2015年12月6日-16日)
“2015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辽宁大连冬令营 –辽师营(2015年12月14日-27日)
“2016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江西南昌冬令营 –庐山冰雪营(2016年12月3日-12日)
“2016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辽宁大连冬令营 –辽师营(2016年12月14日-28日)
“2016年中国寻根之旅”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广东韶关冬令营 –岭南文化体验营(2016年12月17日-27日)
文教服务及促进交流;(二)发扬中华文化与提升华文教育活动;(三)推广文化学术之研究活动,资助学术研究计划;(四)提供大专奖贷学金和(五)资助出版书刊等文化教育事业。
2004年,校友联总与新纪元学院联合进行了一项华裔青年价值观研究计划,研究层面多涉及青
年的价值观及所面对的问题。
首任会长是周素英,任期自1994年5月至2009年3月。次任(现任)会长是陈鹏仕,担任代会
长由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并于2010年6月正式出任会长职至今。
文章来源:
教總 林連玉基金 校友聯總
聯合整理 第九版 2017年3月
图:摘自网络